作者:中譽鼎力時間:2019-07-17
如果您想了解我們的產品,可以撥打我公司的銷售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在線咨詢價格!
立即撥打電話享更多優惠:18336065555
眼下,宜興正在著力打造省“礦地融合”區,礦山修復與綠色礦山建設被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提上日程,3至5年內,宜興計劃對3.68萬畝土地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宜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宜興有130座礦山宕口,不僅浪費資源,影響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還大量擠占建設用地空間。對此,宜興因地制宜開展新探索,力爭在礦山生態修復與用途轉換、開發利用特色資源等方面做出亮點。
變“大地傷疤”為“生態綠地”,向礦山宕口要空間,實現資源再利用。與往年不同的是,從去年起實施的包括白云山在內的礦山修復不是簡單的坡體復綠,而是涉及露采坡面、涉礦土地、坑塘水面、礦山周邊等區域范圍。在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過程中,將其與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有機結合,通過生態修復為宜興經濟發展騰出更多空間。郁郁蔥蔥的樹林、宛如碧玉的潭水,這是白云洞礦山修復治理所要呈現的終效果。據了解,這一治理項目將復綠坡面約27.2萬平方米,新增水面近240畝。同時,預計可新增較大面積的可利用土地資源,僅農用地就可新增約1800畝。
“探索‘礦地融合’的過程中,開展資源環境評價是項基礎性工作,通過調查,將地質調查成果轉化為發展動力,實現地質資源合理開發,帶動鄉村振興。”宜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江蘇省和中地質調查局合作組織實施了蘇南現代化區綜合地質調查項目。項目推進過程中,江蘇地調院在宜興發現了大片富硒土壤。其中,太華鎮可供開發利用的耕地、茶園、果園等富硒土地面積達10.8萬畝。依托這塊富硒地,太華鎮建起了省個富硒稻米生產基地、富硒茶葉生產基地,引種錦繡黃桃、金絲皇菊等,帶動了村級經濟發展。去年,該鎮的茂花村通過發展特色農產品,成功脫掉了經濟薄弱村的帽子。近期,宜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在籌備邀請團隊,對宜興的地質旅游資源進行調查,計劃利用巖溶景觀、陶土礦遺址及牛犢山恐龍蛋化石產地等地質旅游資源,打造省級地質公園。
已有632人成功參與
細節問題可微信交流:18336065555